设计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154|回复: 0

家庭水池养鱼技术的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09: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鱼类的食性
     肉食性:如鲶鱼、鳜鱼等;
    杂食性:鲤鱼、鲫鱼、罗非鱼的等;
    草食性:草鱼;
    滤食性:鲢、鳙鱼。
根据鱼类的食性不同,在池塘养鱼生产中进行合理搭配。
2. 适应水温
根据鱼类适应水温不同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温水鱼和冷水鱼。
热带鱼:一般适应水温低线为10℃左右,如罗非鱼水温降至12℃时开始死亡,最高适温可达40℃,适应水温为16~40℃,最佳适温28~32℃。        
温水鱼:适应水温多为0~32℃,如鲤鱼,当水温达10℃时开始摄食,最佳生长水温为24~30℃。
冷水鱼:适应水温上线在20℃左右,如适应水温为4~20℃,最佳生长水温为12~18℃,当水温超过24℃时停止摄食,容易死亡。
二、池塘养殖与调控

1. PH值
鱼类最适PH值为7.0~8.5,当PH值<4或>10.6时全部死亡。
PH值<7时,鱼体血液中PH值下降,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减少,降低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并可直接破坏鳃组织细胞和表皮,导致鱼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同时低PH值影响到水体中细菌、藻类的生长繁殖,减少鱼的天然饲料
当水体中PH值>7时,会影响到水体中的NH3-NH+4离子平衡,增加了具有毒性的非离子氨浓度,对鱼类造成危害,同时会使鱼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
调控:当水体中的PH值小于7时可用生石灰调节,反之PH值高于9时,调节较困难且造价较高,不宜提倡。
2. 溶解氧
1) 溶解氧对鱼类影响
鱼类是用鳃呼吸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水中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鱼类减食量13%;低于3毫克/升时,减少吃食36%;低于2毫克/升时,减少吃食54%;低于1毫克/升时,停食,出现浮头现象,严重时出现泛池。
2) 溶解氧来源
水中溶解氧有两条途径。一是水体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空气中氧气扩散溶解于水中。在晴天情况下,池塘水体溶氧95%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培育好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极其重要。
3) 水体中氧气消耗
水体中耗氧分生物耗氧和化学耗氧,生物耗氧指水体中鱼类、浮游动物等动物呼吸及夜间无光时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呼吸耗氧。
化学耗养指水体中有机质等在细菌作用下氧化分解的耗氧,而往往水体中化学耗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般达耗氧量的72%以上。
4) 增氧措施
a、培育一定量的优质的种类的浮游植物。利用施肥、调控水等措施培育浮游植物达20毫克/升~100毫克/升,并保持浮游植物的嫩而不老,使水体中浮游植物保持高产氧状态。
b、降低化学耗氧量
① 渔闲期清除池底里变臭的底泥。
② 适量科学投饵,减少过剩饲料的沉积。
③ 晴天中午经常打开增氧机,把含氧量高的上层水带入底层,使底泥中有机质迅速分解,从而减少夜间耗氧量。
c、减少不必要的生物耗氧,清杀野杂鱼虾等,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
3. 氨氮
氨氮包括离子氨(NH4+)和非离铵(NH3),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离子氨为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氮素,水中浮游植物优先利用离子氨的氮素。分子氨对鱼类具有毒害作用,且随PH值升高含量加大,毒性增加。当PH值小于6时,均以离子氨形式存在,当PH值大于11时均以分子氨形式存在。
                  NH3+H2ONH+4+OH-
NH3能损害鱼类鳃组织,降低吸收和运输氧的能力,同时阻止鱼体内的氨向体外排出,导致鱼类减少摄食甚至停食,且影响鱼类渗透作用。水产养殖水体要求非离子氨浓度小于0.05毫克/升,总氨小于2毫克/升。
控制氨氮超量办法是:①换水;     
                   ②每亩用20~50千克沸石粉泼洒;
                    ③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2~10毫克/升;
                    ④全池泼洒生石灰20毫克/升;
                    ⑤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净化池水;
                    ⑥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爆气。
4.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组织细胞肿大、增生。亚硝酸盐被鱼吸收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HB)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MHB),致使鱼类摄食率低,体内缺氧,体质减弱,生长速度减慢,且易感染病原菌引发疾病,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升。
控制方法:①与控制氨氮毒性措施同;
②全池泼洒食盐使池水浓度达20毫克/升。
2、投饲技术
饲料的投喂应遵循"保质、适量、定点、定时"的原则。
保质:使用优质全价饲料,根据养殖鱼品种不同,不同生长期选择不同质量的饲料品种,既不能选用营养过低的饲料,也不能使用营养过剩饲料。低营养料不能使鱼类达到最佳生长速度;过剩营养料造成营养浪费,还可能引起营养代谢疾病。
适量:日投饲量一般用鱼体体重百分比表示,称投饵率。投饵率确定与鱼品种、鱼体大小、水温、水质、溶氧密切相关。
平均体重(g)
团头
鲤鱼
草鱼
25
3.5
4.0
4.0
4.5
4.5
50
3.2
3.5
3.2
4.0
3.7
75
3.0
3.2
3.2
3.6
3.4
100
2.8
3.0
3.0
3.3
3.2
150
2.6
2.5
2.8
3.1
3.0
200
2.3
2.5
2.5
2.9
2.8
250
2.1
2.2
2.2
2.6
2.5
300
1.9
2.0
2.0
2.4
2.3
400
1.6
1.6
1.6
2.1
2.0
500
1.4
1.4
1.7
1.7
600
1.2
1.2
1.4
1.4
注:1、适用水温24~29℃;
    2、水温<15℃时,投饵率降至1%;
    3、水温5~19℃时,60%投饵率;
    4、水温20~23℃时,80%投饵率;
    5、水温30~32℃时,80%投饵率;
    6、水温>33℃时,一般不摄食。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要灵活掌握,要视当时的水体环境条件而定,尤其是水温和水中溶解氧,当有80%鱼吃饱离开饵料台时,就应停止投喂。
定点:即把投饵点固定位置——投饵台。 每30~50亩设一饵料台。
定时:固定投饵次数、固定时间投喂。一般肉食性鱼类有胃,胃内储存食物能力大,一般可日喂2~3次,而鲤科鱼无胃,食物代谢快,一般应日投喂4~5次为宜。
投喂方式:配合饲料投喂一般有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两种。人工投喂时,因其抛洒面积小,往往鱼群争相跃起抢食,由于个体大小强弱之差异,而造成鱼群个体大小分化。机械投饵抛洒面积大,且抛洒均匀。不论采用哪种投喂方式,均要两头慢中间快的方法,即开始投喂要慢,当绝大多数鱼上台抢食时加快投饵速度;当绝大部分饱时后要慢投,投喂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更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
(三)饲养管理
1、合理的放养模式
配合饲料池塘养鱼,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搭配滤食性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及水体内生物饵料,同时又可调节水质,搭配比例为吃食性鱼类占80%,滤食性鱼类占20%。鲢、鳙鱼比例一般为4~5:1。
值得注意的是草鱼抢食较凶,鲫鱼胆子较小,一般以鲤鱼或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以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鲤鱼。主养吃食性鱼类驯化抢食后再投放鲢、鳙鱼。
投放量应视池塘条件、管理条件,预期达到的产量、规格及投放规格而定。
2、积极防病
鱼生活于水中,发病后不像陆生动物容易被发现,同时给药比较困难,在日常生产中给药只外用——泼洒和内服——加在饲料内。当鱼体发病严重时不摄食,也就不能进行内服药治疗,因此在生产中防病极其重要,防重于治,应 防治结合。
1)清塘消毒
A:清塘:冬季干塘时,清除池内过厚淤泥,干塘日晒,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杀灭塘内虫类、虫卵和病原生物。
B:消毒:分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鱼种入塘前进行药浴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还可定期在食物周围悬挂药篓(袋),使食场周围局部水体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当鱼进入食场吃食时进行药浴消毒。
水体消毒:也就是外用药物防病消毒,用于预防鱼类细菌性及体表寄生虫疾病。常用药物生石灰2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海因类0.2~0.3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2)0.7毫克/升、敌百虫0.3~0.5毫克/升等。
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使用微生态制剂前后5-7天不能使用外用消毒的
物。微生态制剂
使淤泥有机质迅速氧化分解,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科学使用增氧机
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底含有害物质的底层水曝气,将池塘上层富氧水带入底层,加速底层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水体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减少夜间的底层化学耗氧。
3、巡塘
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判断鱼类健康状况。观察水体、水质、水色变化。
4、施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每半月左右追肥一次。氮肥用尿素等,磷肥用过磷酸钙,每次用量5~10千克/亩,溶解后全池泼洒。配合颗粒饲料主养吃食性鱼类的塘一般氮肥不易缺,因此追肥以磷肥为主,以补充水体中的磷的不足。
使用磷肥时应注意:在晴天上午充分溶解后泼洒,以便使浮游植物及时利用,同时应避免在使用生石灰前后、池水混浊时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施肥目的:为浮游植物提供充分营养,促使其生长繁殖。调节水质,保持“肥、嫩、活、爽”,为鲢鱼提供饵料,保持池水较高的产氧能力。
(二)鱼病初步判断
1、突然大量死亡——气泡病、中毒、泛池。
2、逐渐死亡——根据症状,借助镜检判断。
(三)几种常见病
1、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
又称细菌性败血病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菌:①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繁殖水温10~20℃;②嗜水气单胞菌;③河弧菌生物变种,后两种适宜繁殖水温20~30℃,因此该病流行季节长,该病原菌在水中能存活两个月,在底泥中存活一年以上。
症状:患病早期病鱼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病情严重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肛门红肿、肠道充血。
预防:1、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漂白粉药物清塘;
          2、每半月用生石灰20毫克/升、漂白粉1~2毫克/升,或二溴海因0.3毫克/升全池泼洒;
治疗: 第一天   硫酸铜、硫酸亚铁5:2    合剂0.7毫克/升全池泼洒;
           第二天   强氯精0.4毫克/升或海因类0.3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鱼血康宁拌料内服(每100千克料拌药200克),连用五至七天.
2、烂鳃病
烂鳃病分为细菌感染引发烂鳃病和因寄生虫寄生后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烂鳃病。该病在水温15~30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发病率随之提高.
防治:第一天,首先用杀虫剂杀虫;
第二天,二氧化氯0.2~0.3毫克/升或二溴海因0.3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用药20~50毫克拌料,连用5~7天,严重时隔日外用消毒再泼洒一次.
3、肠类病
水温18℃以上流行,25~30℃时可形成流行高峰.        
症状:外观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轻压肛门流出黄色液体、腹内积水,剖解肠壁充血,肠道内有脓状物、肠内无食、肠壁弹性差。
防治:外用药:1、生石灰浓度20毫克/升全池泼洒;                                    
                  2、二氧化氯浓度0.3毫克/升全池泼洒;
                  3、二溴海因浓度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内服药:1、氟苯尼考30~50毫克/升鱼体重,第一天加倍,连用4~6天;
                  2、恩诺莎星20~30毫克/升鱼体重,连用5~7天。
4、指环虫病
指环虫以其锚钩及其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不断地在鳃上作尺蠖虫式的运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碍鱼的呼吸,并能使鱼产生贫血现象。病鱼呼吸困难,游动迟缓,常成群在水面上浮出,鱼鳃发白和浮肿,鳃盖难以闭合。
防治:1.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0.2毫克/升;
          2.晶体敌百虫和面碱(碳酸钠)合剂(1:0.6)全池泼洒0.2毫克/升;
          3.全池泼洒溴氰菊脂或阿维菌素杀虫药物;
          4.依维菌素拌料内服:50毫克/公斤鱼.天,外用0.4~2毫克/升全池泼洒。
5、粘孢子虫病
孢子虫种类上千种,寄生在鱼种的不同器官组织,如体表、鳃、脑颅腔、内脏组织等。孢子虫外包有几丁质的壳,因此杀灭比较困难。寄生于体表、鳃上时肉眼可见许多米粒大小的孢囊。
防治:1、彻底清塘,清除淤泥,用石灰氮(氰氨化钙)清塘,每亩用量100千克,或达150毫克/升浓度,以杀灭虫卵、孢子;
          2、左旋咪唑内服,每天4~8毫克/公斤鱼,连用2~3天;
          3、选用晶体敌百虫1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鱼再用盐酸氯苯胍和磺胺嘧啶各100毫克内服,第二天减半,连用4天;或以盐酸环氯胍拌料内服,每天400毫克/公斤鱼,连用3~6天。
          4、主要成分为中草药的商品内服药内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国色嘉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京ICP备13033498号-1 )

GMT+8, 2025-1-29 06:06 , Processed in 0.0923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